• 您好,欢迎来到环保设备网
二维码 |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百科知识 > 新闻正文

纯天然食品就是无污染、无添加的绿色食品对吗?如何选购健康食品

  日期:2022-06-05 17:18:10  浏览量:159   移动端
导读:时下,土鸡蛋、古法榨油、現挤羊奶等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原因在于消费者的“纯天然”情结,以及商家的“无污染”“零添加”“无

时下,土鸡蛋、古法榨油、現挤羊奶等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原因在于消费者的“天然”情结,以及商家的“无污染”“零添加”“无公害”“无农残”“无化学成分”等宣传语。但是,“天然”与“安全”“营养”“卫生”之间真的能划等号吗?天然食品就是无污染、无添加的绿色食品,这个说法对吗?如何选购健康食品?



“天然”不等于“安全”



第一种常见说法是:天然食物最安全。比如所谓的古法榨取的花生油。有人觉得能够亲眼看到小作坊的榨油过程,这样做出来的油一定比看不见、摸不着的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产品安全。但是,有关机构曾检测某地一家榨油坊出产的花生油,其中含有的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超过国标13倍。黄曲霉毒素是诱发肝癌的元凶,其源头是黄曲霉菌。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其孢子可扩散到空气中四处传播,产生黄曲霉毒素并污染农作物,如花生、油菜籽、大米、玉米、坚果等。若生产工艺不达标,很可能造成相关产品污染。




“天然”不等于“无添加”



纯手工制作的食品可能确实如宣传的那样没有添加防腐剂、抗氧化剂等食品添加剂,却容易发生腐败变质,加之这些食品主要通过网络销售,更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换言之,“零添加”反而会增加食品的安全风险。何况,绝对的“零添加”根本不可能,因为原材料中就含有添加剂,如食盐中有抗结剂,食油中有抗氧化剂,食醋里有防腐剂。



除非商家自己晒盐、榨油、酿醋,否则“零添加”只是噱头而已。其实,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添加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只要在国家标准内进行添加,就不会影响健康。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有些“传统工艺”本身就不安全,如用含铅配料做松花蛋,用硼砂处理米粉和粽子,用含铅小转炉做爆米花,用硫磺熏果脯蜜饯等,这些做法均有导致食用者重金属超标之虞。



“天然”不等于“营养”



第三种常见说法是:天然食材更有营养。其实这只是一种想当然的说法,营养学家们不止一次地做过检测比较,天然食材的营养成分并不比人工养殖、培育、加工后的食材更丰富。



以奶粉为例,有些无法母乳喂养的新手妈妈,放弃“配方奶”而给宝宝选择更“天然”的鲜奶。却不知“配方奶”是经过改造的牛奶,如用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添加牛磺酸、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强化剂。配方奶在营养的全面性与均衡性方面最接近母乳,比鲜奶更能保证新生儿的需求。



再如广受追捧的土鸡蛋,与鸡场蛋相比较,营养差别也不大。土鸡蛋的磷脂含量和欧米伽-3脂肪酸含量确实比鸡场蛋要高一些,但矿物质含量又稍逊一筹。实际上,鸡蛋营养含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饲料的营养结构,鸡的摄食情况等。鸡场通过配方饲料,能让鸡全面、均衡地摄取营养,而农家散养鸡产的蛋则可能受到季节、地域的限制而导致饲料养分单一,总体营养价值甚至有可能低于鸡场蛋。



天然食品真的就那么安全健康?



“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非常严峻”,当你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八成后面会来上一句,“我们的天然食品如何如何安全健康”。



不仅是商家爱吹捧天然,事实上很多人也相信,农家自己种植的蔬菜一定比大棚种植、工业化生产的蔬菜更健康,使用农家肥的菜也一定比使用化肥的更安全有营养。很多人甚至身体力行地自己种起蔬菜来,力求顿顿都是天然。



费了这么大的劲,你最后可能发现,“天然”这个词,从造出来开始就是为了骗你。



天然本来就是伪概念



在食品安全分类中,并没有天然这一分类,这是一个完全被商家造出来的概念。



按照中国目前现在的食品安全分类分级,主要有四类。分别是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常规食品就是在一般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和加工的产品,需要经过县级及以上卫生防疫或质检部门检验,也是最常见的食品。无公害食品则需要经过省一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证,这种食品可以使用限定的农药化肥,但有害物质必须控制在安全允许的范围内。



无公害已经是食品中安全有保证的了,比无公害食品要求还要高的,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在生长过程中只能允许限时、限量、限品种地使用安全性较高的化肥、农药,并严格按照相关的生产流程操作。在国家农业部下属的机构认证后,企业才能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而有机食品,原料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当然也不允许有转基因。经过相关组织的检查之后,才能使用这一标识。而且,有机提倡的是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它并不意味着食品绝对更好更安全。




食品的安全标识,只有经过相关机构的检验和认证后,才能打上这些标识/网络



我们先不说在国内这些产品认证上可能出现的仿冒和滥用的情况,单从定义上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食品都没有“天然”这个说法,也没有任何单位能证明这是“天然食品”。事实上,80年代中国关于“天然”的零星记录,还只是关于日本的丝织品,直到90年代才有“天然食品”的提法。



在食品的安全体系中,最接近很多人想象中的“天然”定义的是“有机食品”。但它的生产条件即便是环境优良的农村和山区也不一定能达到。



有机食品要求在整块的土地上生产,而且要远离城区、矿区、主干道,常规的生产地至少要两到三年才能转换为有机食品产地。这么严格的要求,就是因为,想在有污染的大环境下自己独善其身,开辟一块小菜地种出天然是不可能的。



拿农药来说,你不用农药并不代表土地里没农药。如果以前用过农药,它们也可能残留在土壤中。对捷克土壤中农药残留的研究发现,在有机氯农药被禁止使用20年后,在表层土壤中仍然会有有机氯存在。



你想一下,只要有汽车把蔬菜运出去,就不会有天然的空气。事实上,空气中的农药、工业废气或者粉尘等,水中的污染、农药残留等,都会通过环境作用影响到蔬菜种植。



就算是对环境要求极高的有机种植,只要一片地区不是全部进行有机种植,种植时没有与常规种植隔离,作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更何况标榜着完全无污染的“天然”。



当然,你以为“天然”的招牌最重要的是质量,实际上对普通人影响最大的却是价钱。它们做不到有机食品的条件和认证,却能通过造一个概念卖到有机食品的价格。由于有机食品对条件要求高,产量低,通常会比普通食品贵50%以上。



要知道,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占比通常也只有5%-8%,中国真正的有机食品市场占有率不足1%。花大钱买到的“天然”到底是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



农药不可怕,农家肥也没那么好



不过你可能又会想,就算要求环境绝对天然不太可行,那农民自家种植的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的总比外面买的大棚种植或者工业生产的蔬菜好多了吧。



但实际上,这可能也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在缺乏相应技术和支持的情况下,想要让农民完全不打农药很难。



对国内外农业的研究都发现,由于缺少虫害管理知识,农民经常过高估计虫害带来的损失,农药价格下降时,农药使用量会增加,但是价格上升时,农药使用却不会大幅减少。2000年经济学家黄季焜的研究显示,平均来看,当农药价格上涨50%时,农药使用量只会有1.1%的减少。



如果完全寄希望于农民自己通过高度的自觉不使用农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虫害对他们收入的影响更大。



但这并不是完全无解的。如果农民加入到农业合作组织中,农药的使用就会减少。这是因为只有种植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更有能力使用无污染无公害的新型技术。



就拿有机食品来说,生产条件已经够高了吧,但也不能保证完全没有虫害。有了虫害又不能使用农药怎么办,就可以使用性诱剂技术、频振式杀虫灯和黏虫色板诱杀害虫技术等生物、物理的方法来杀虫。而这些设备本身又有较高的成本和技术,在大规模的生产中才更有可能应用。



你觉得有虫眼的蔬菜才是没用农药的好蔬菜,但你看到的虫眼,背后可能都是寄生虫和病菌,这就不光是吃个小虫补充蛋白质的事了。




虽然虫卵病菌在清洗和高温烹饪的过程中都可以杀**,但农药残留本身也可以在清洗的过程中去除。最糟糕的就是,你听信了天然的食物更好,于是一定要买农家肥的芹菜西红柿,另一方面又相信高温烹饪不利于保存维生素,爱上了生吃,那就有问题了。



即便你身体力行地种了菜,告诉我们不用农药一样可以种好,这些蔬菜也未必就是真的安全。因为农家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天然健康。



2013年对华北地区有机肥的分析显示,如果按照德国腐熟堆肥标准,有机肥中的大部分重金属都超标,其中铬、铜、铅、锌、镍、汞的超标率分别为8.33%、13.89%、16.67%、19.44%、2.78%、11.11%。




事实上,中国有机食品的标准中就规定,生产中要限制使用人粪尿,必须使用时,也要按要求进行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并不得与作物食用部分接触,而且禁止在叶菜类、块茎类和块根类作物上施用。



而且,不仅是肥料会污染蔬菜,对浙江396个农民的调查显示,有70.20%的菜农会直接用麻袋或者大筐销售,这也可能在运输的过程中带来其它污染,比如用装过化肥的袋子装菜。



普通人该做的,还真不是一味地买“天然”蔬菜,把买到的菜洗干净、煮熟再吃,反倒更重要。真要担心有害物质残留等安全问题,无公害食品比天然靠谱多了。



食品的工业化生产更能保证质量



你可能要说,别的不管了,只吃自己做的饭,不吃那些有食品添加剂的东西、也不让孩子吃零食,总没问题吧?但其实很多人都误会了食品加工行业。



比如,同样是一根玉米,在地里现采现摘送到你面前的天然,就会比真空包装的玉米棒或者玉米罐头更安全营养吗,未必。



决定食品安全的不仅仅有生产的过程,还会有运输、储存和销售等多个环节,产业链条越长、环节越多,发生食品污染的概率越大。想象一下,800km外的深山生产出来的玉米,不经过灭菌处理、包装运输、食品保鲜,是怎么送到你面前的?



没有食品工业,完全追求“天然”,就意味着生产到运输是没有经过质量控制的。但很多食品,比如蜂蜜、柿饼、红薯干等,虽然打着天然的旗号,但同样需要加工。小作坊的生产方式——也就是所谓原生态、天然、古法手作的方式,更不安全可靠。



怎样才能控制食品的安全,现在国际上被公认最为有效的方式是HACCP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就是通过一整套的流程,控制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临界点,从而保证食品健康。实施同样的HACCP措施,小规模企业会承担比大企业更大的成本,因此,他们使用这套流程的可能性更低,难度更大。



20世纪80年代,HACCP开始引入中国,但直到2008年才有3000多家企业通过认证,这些企业主要就是大中型食品企业。2017年国家质检总局调查对2370家食品相关产品抽查显示,小企业的不合格率远高于大中型企业,以切片机、和面机等食品机械为例,大中小企业的不合格产品检出率分别为29.4%、53.8%、62.2%。



很多人对食品工业的恐慌无非是因为使用了食品添加剂。但合格的食品厂可以利用严格的生产和保存技术,让有些食品完全不使用防腐剂,比如罐头、铁罐装的八宝粥和饮料、干麦片、方便面等。这些生产工艺需要的大型机器,可不是声称是天然小手工坊能够提供的。



就算真的有添加剂甚至防腐剂,也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是允许的添加剂种类,在允许的剂量下添加,都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800km外的玉米,在送过来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天气、运输环境等原因,被污染或长出霉菌,看不出来,吃下去却有实在的伤害。但是加工的玉米,一开始就经过了灭菌处理,即便添加了防腐剂,也照样安全。再直白点说,没有食品工业以及食品防腐剂,市面上绝大多数的食物你可能都吃不到。



而且,在营养成分上,无论是有机产品还是普通产品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更不要说难以定义的“天然”食品了,但在安全性上随便比较一下,很多商家打出的“天然”,才是真的不靠谱。



“天然”作为一种环保理念,号召大家使用可持续的、生态的方式种植,当然没问题。但你要是真信了世界上有天然的食物、只有天然的食物才能吃、只有远离现代科技才能有天然,那就真没什么可吃的了。



如何选购健康食品



日常食品按照安全程度,可分为普通食品(允许施加法规限定种类范围及添加量内的化肥、农药、牲畜饲料)、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终端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及规范)、绿色食品(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抗生素、转基因技术,仅可使用有机肥和生物源农药)等四个等级。



相比之下,有机食品标准最高,要求最严,是受到国际认证的环保生态食品,包装上标注有机认证标识、有机码、认证机构名称等信息,特点是安全性高、品质好、有益于人体健康,当然价格也较高。次之为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限量化学合成物质的,称为A级绿色食品;绝对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品和添加剂的,称为AA级绿色食品,包装物上印制有绿色食品标志图形、文字和企业信息码或防伪标识。再次为无公害食品,其标志有刮开式纸质标识(加贴在包装上)、锁扣标识(用于鲜活类产品)、捆扎带标识(用于需要进行捆扎的产品)、揭露式纸质标识(直接加贴于产品上或产品包装上)、揭露式塑质标识(加贴于产品包装上)等五种。普通食品标准最低,新鲜、卫生即可。



而“天然食品”既不代表“有机”,也不代表“绿色”或“无公害”,所以不能与上述食品等同起来。具体如何选购呢?一看您的经济条件,二看您的喜好。一般说来,新鲜食品只要充分清洁、适当加工,都可以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食。当然,如果您经济条件比较好,也可以选择有机和绿色食品。

本文链接:http://www.fyepb.cn/news/baike/218882.html 免责声明:此条信息由编辑或作者发布在环保设备网站,内容中涉及的所有法律责任由此商家承担,请自行识别内容真实性!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今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