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环保设备网
二维码 |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健康资讯 > 健康饮食 > 新闻正文

从超级细分中寻求增长机会,被炮轰的益生菌,机会在哪?

  日期:2022-08-25 08:57:24  浏览量:251   移动端
导读:“尹烨推广的益生菌,就是假药。”“全中国现在推广的益生菌无一不是假药。”此前,作为网红科普大V的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

“尹烨推广的益生菌,就是假药。”



“全中国现在推广的益生菌无一不是假药。”



此前,作为网红科普大V的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其个人公众号发布了多篇文章,矛头直指华大基因尹烨。



其中,饶毅特别提到益生菌。而两个“假药”,也不得不让人重审这个接近1000亿销售规模的行业。




懵逼的“益生菌”



实际上,益生菌并不是一种“细菌”,而是一类细菌,也就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



目前全球公认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家梅切尼科夫。他认为,食用含有乳酸菌的发酵乳制品,能够促进健康、延长寿命,而其作用机理,就是乳酸菌伴随食物进入肠道,抑制了有害菌。



肠道菌群相关研究认为,肠道微生物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如果有害细菌占据主导地位,就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反之如果保证益生菌的平衡则会降低获得疾病的可能性。根据相应的数据和科研论文,全球范围内认可的益生菌有400多种。



中国目前还没有法规层面上对“益生菌”的定义,但在实践中,卫生主管部门发布了《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和《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用这种形式来规范中国食品、药品企业使用益生菌。最新版是2021年修订的,其中规定可用菌种有16种。



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益生菌产品多达数百种。其中属于药物的很少,而且药品大部分都跟胃肠益生菌重建治疗胃肠炎有关,类似整肠生这类,剩余绝大多数益生菌产品都是**品或者食品。



根据中国**协会的数据,2020年国内益生菌产品的整体市场规模约为879.8亿元。而欧睿国际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益生菌消费市场规模已经超过意大利,位居全球第二,并且仍以每年11%-12%的速度快速增长。



从整个益生菌产业链来看,目前国际益生菌产业上游专利申请主要由俄罗斯、日本、美国等传统的益生菌开发强国垄断,全球原料供应也被丹麦科汉森与美国杜邦等寡头垄断。产业链下游市场竞争相对充分,产品主要可分为益生菌食品、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和益生菌原料三大类,分别占比85.9%、8.6%、5.6%。



在这样的市场前景下,越来越多国际知名企业纷纷涌入,已经在益生菌市场呈现强者竞争、百花齐放的局面。



我国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市场,特别是电商渠道,依旧被由外资品牌占领,大量外资品牌进入电商国际平台进行销售。数据显示,2017年淘宝平台销量前三甲为澳大利亚life space、美国swanson和日本酵素reperfe,占整体市场销量的65%。



天猫健康数据显示,作为天猫上的高增长垂直赛道,益生菌品类近3年平均增长率超过80%。2022年6月,益生菌在天猫平台的日均搜索量同比增长了6成。



最近几年,我国益生菌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各大厂商、品牌先后发力。就当前市场格局来看,大致分为四类,一是以汤臣倍健、健合为代表的营养**品龙头;二是以科拓生物、华大基因为代表的本土研发型企业;三是以Wonderlab、Keep、每日的菌等为代表的新消费品牌。四是以乳企为主的乳酸菌相关产品。四大类型对应的产品形态各不相同,但大致可分为乳品、食品饮料类以及膳食补充剂。



而从国内益生菌膳食补充剂或益生菌制剂来看,高端品牌如纽曼思、合生元、华大基因、中益企业、昂立一号等选多选用进口菌株。面向人群和功效来看,目前主要用于婴儿益生菌菌粉居多,功效以肠道调节为主。近年来,面向多个群体的专业益生菌企业也逐渐兴起。



另外、蒙牛、伊利、君乐宝、养乐多等乳制品企业也纷纷结合益生菌推出相应的**食品、奶制品,早已成功打开市场;而各大**品的企业合生元、江中药业、无限极、丽珠、汤臣倍健等近年在益生菌市场的动作也一直没停。



国际方面,最近一年内美国康萃乐Culturelle、乐力Osteoform、纽曼思Numans、法国汉臣氏High Change、瑞典拜奥Biogaia等国际巨头也纷纷加大在中国的市场投入,推出从婴幼儿到成人的益生菌**品,开始不断抢占市场份额。



而对于乳酸菌市场,消费者的感知度会更深。如在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养乐多,这款乳酸菌饮料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日均销售已达750万瓶。全球八强乳品企业蒙牛旗下优益C全线产品采用的都是自主研发的中国益生菌。而经过16年的研发,经过数以万计的菌株筛选和上千万人群临床试验,优益C研发团队已构建起丰富的自主研发的益生菌库。



某种意义上讲,益生菌乃至乳酸菌已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成熟赛道。很多国际大厂在产品和技术层面的研发投入也极其庞大。



中国已成益生菌第二大市场



人们对于益生菌的认识,大多是养乐多(Yakult)带动的。



1935年,世界上第一瓶“活菌型乳酸菌乳饮品”——养乐多诞生。此后,该品牌通过益生菌健康理念,行销40多个国家,每天卖出4000万瓶。



然而,乳酸菌并不全是益生菌。



WHO为益生菌下的定义是,当摄入足够数量时,对宿主起有益健康作用的活的微生物。



而乳酸菌,是指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的细菌。这些细菌中,像婴幼儿常吃的双歧杆菌,属于益生菌;其他大部分则对身体有害。



在分清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还需要说说此前市面上常见的另一个产品:益生元。



益生元的概念由国际“益生元之父”——格伦·吉布索(Glen Gibson)提出,系指一些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能够选择性地促进体内有益菌的代谢和增殖,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有机物质。



简单而言,益生元不容易被人消化吸收,但能充当益生菌的养料,促进益生菌生长繁殖。



益生元大多是一些功能性低聚糖。1983年,日本人首次发现功能性低聚糖的益生菌的作用,并即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



1997年,我国才在云南投产年产3000 t纯度为50%液体低聚果糖生产线,这是我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益生元产品。



直到2009年,我国益生元产品才有第一个国家标准,《低聚果糖》国家标准。



概念理清后,我们再看看发展脉络。



从影响面和可考资料看来,养乐多是目前最早将益生菌用于食品的品牌之一。后来的1966年,德国特福芬在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了活性益生菌,这是世界上第一家分离活性益生菌并添加到婴儿食品中的企业。



但回到国内,直到2007年,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才陆续组织在乳制品、婴幼儿食品、饮料、汤锅、烘焙食物、休闲食品等添加益生菌。



由此来看,我国的益生菌从研发到应用都远落后于海外。以至于出现一个行业痛点,当下国内益生菌原料端,几乎被海外垄断。



据天风证券数据,国外厂商美国杜邦(DuPont)与丹麦科汉森(Chr-Hansen)为国内益生菌原料占比最大的两家公司,这两家外企占到国内整体原料市场的85%左右,其中杜邦约占50%,科汉森约占35%。



但比较乐观的是,由于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在绝对数上的优势,益生菌产品的销售增长可谓世界领先。



华映资本就有数据显示,在淘宝站内搜索中,益生菌超过酵素、胶囊、维生素C成为**品行业关键词热搜第一。



此外,益生菌食品、益生菌面膜、益生菌漱口水、益生菌牙膏,甚至益生菌狗粮猫粮……就像近两年爆发的玻尿酸一样,益生菌在各个领域多点开花。



Markets and Markets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益生菌市场规模预计达611亿美元,未来5年的复合增速保持在8.3%。其中亚太区的益生菌销售规模高达44.4%,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聚焦到中国市场,中国**协会给到的2020年数据显示,国内益生菌产品的整体规模约为879.8亿元。



欧睿国际(Euromonitor)也有报告指出,中国益生菌当前的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且以每年11%-12%的速度快速增长。



品牌从超级细分中寻求增长机会



市场对益生菌需求的提振,也吸引了大批玩家的参与。



首先,大量行业巨头开始跨界布局。



比如乳酸菌饮料第一股均瑶健康就明确提出,要成为全球益生菌领跑者。为此,其甚至拟缴纳200万保证金参与润盈生物破产重整投资人的公开招募。后者,则是益生菌领域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专注膳食营养补充剂的汤臣倍健也曾在2022年H1财报中表示,“公司持续看好益生菌补充剂赛道,这几年益生菌品类在各个渠道都实现了较快增长,在行业细分品类中表现亮眼。”



而早在2018年,该企业就通过收购澳大利亚益生菌品牌“Life-Space”布局益生菌赛道。据悉,后者是澳洲市场益生菌品类第一品牌。



其实,益生菌赛道同样吸引了不少创业者的关注。



2019年成立的Wonderlab,通过大量的朋友圈广告,和小蓝瓶的颜值设计,吸引了大批人群对益生菌的关注。2020年6月1日-2022年7月31日,该品牌的益生菌全网销量已累计突破1亿瓶,亦是天猫国内益生菌品牌成交TOP1。



2021年4月,每日的菌创立。三个月后,其第一款产品“益生菌随行片”上线,并很快实现了月营收破100万。据称,该品牌至少连续4个月增幅在50%,月复购率一度达到26%。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3000多家益生菌相关企业。其中,45%的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内。



在这些玩家中,主要分为两条路线:专业路线和流量路线。



专业路线中,参与品牌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是功效的提升。



比如,着力提升产品所含总活菌的数量。去年末,《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发布。其规定,在保质期内,即食型益生菌食品的益生菌活菌总数须≥107CFU/g,而加工用益生菌食品应能满足终端产品活菌数量的要求。



总活菌数量的提升,代表在同样的容量下,拥有数量更多活性更强的菌种,能更好的抵御体内有害菌侵袭和更有效地对身体产生益处。



比如饮料品牌味全,旗下经典产品味全活性乳酸菌饮品,总活菌数由600亿/100ml变为800亿/100ml,并表示目前还在向更高数量努力。



酸奶、饮料等产品中提升总活菌数量的难度主要在于几个方面:



一是活菌数量多后很难控制;二是不利于长期储存,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发展;三是影响产品的风味口感,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去平衡。



第二是功能延展。



益生菌最为人熟知的功能是调节肠道,但这个领域目前只占益生菌研究的1/3左右。



据NutritionOutlook杂志发布的全球益生菌临床试验分析报告显示,目前益生菌临床试验的十大热门健康领域分别包括:胃肠道健康(33%)、口腔健康(10%)、精神健康(10%)、女性健康(9%)、婴幼儿健康(9%)。



韩国微生物组学专业营养品牌池根亿ZIGUNUK,近期就推出全新剂型的口腔益生菌产品——池根亿爱芽益生菌咀嚼片。该产品另外添加了格式乳杆菌HHuMIN和发酵乳杆菌OK。



通过活化作用,这两类益生菌可以抑制口腔有害菌,调节口腔菌群环境,辅助改善龋齿、牙周炎和牙龈炎等口腔问题。



国内品牌也在口腔护理上推出了不少益生菌产品。比如早在2018年,云南白药上线了首款益生菌儿童牙膏。此后,包括AvecMoi、参半、如沐等新消费品牌,新国货品牌也纷纷布局了益生菌牙膏、益生菌漱口水等产品。




只是针对这些产品,市面上的看法褒贬不一。



比如信阳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刘京津就表示,益生菌牙膏对抑制口腔内细菌的生长有一定作用。



然而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房进则认为,益生菌牙膏,它的主要作用和普通牙膏是没有区别的,都是用来刷牙的,主要就是经过牙膏里的摩擦剂来清理牙面。



超级细分的功能需求,让益生菌在肠道以外的专业化探索提上日常,但目前尚还处于初期阶段。



在专业探索之外,大量参与者投入益生菌赛道,可以被视为流量路线——即借着年轻人健康化消费的趋势,品牌将益生菌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糖果、冰淇淋、烘焙食品中。



在一些超市货架上,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找到一些带有“益生菌”标签的产品,比如益生菌山楂球、益生菌坚果、益生菌软糖……在这些产品上,往往会标注“出厂时每100克含有1亿个益生菌”等介绍。



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助理研究员邢青斌就曾表示,目前已知的益生菌绝大部分无法在常温保存条件下长期保持活力,因此产品包装上多标注的是出厂时含有多少活菌,经过常温条件下的运输、存储和销售,益生菌的活力和功效是很难得到保障的。



也即是说,标注这些总活菌数量,更多是给到消费者一个视觉冲击,以及在信息不平衡下影响消费决策。至于具体能够起到多少功效,还另当别论。



当下舆论质疑益生菌产品为“智商税”“割韭菜”等说法,也是基于此。



在政策、资本以及消费端用脚投票的共同推动下,整个益生菌市场教育和普及率提高都有很大进展,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益生菌产业将会继续快速增长。



在日新月异的市场中,想要把握住大健康的消费趋势,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竞争力,摆脱食品饮料行业的同质化增长困境,细分垂直的益生菌产业或许是出口之一。随着大量企业布局,益生菌市场容量将会进一步爆发,大健康产业红利随之进一步释放。

本文链接:http://www.fyepb.cn/news/jiankangyinshi/223241.html 免责声明:此条信息由编辑或作者发布在环保设备网站,内容中涉及的所有法律责任由此商家承担,请自行识别内容真实性!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今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