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钓鱼新手来说,最感兴趣的无非就是饵料配方的讨论,浮漂的调钓。关于这两个话题小刘也可以说是写了很多文章,发了很多视频。初衷无非就是想给还不是特别熟悉钓鱼的新手一点参考,也是为了没事自己在总结的时候找一下还有没有漏洞,有没有自己没注意到的问题,再有就是抛砖引玉,让大家在不能钓鱼,闲暇之余的时候一起讨论提高一下。
无论是写的文章还是发的视频,收到了不少赞许,但也看到一些不以为然的评论,比如,“老生常谈”,“纸上谈兵”又比如“讲得太复杂没有实际价值”等等。今天闲来无事,再跟大家讨论一下,这个理论到底应该学到什么程度,理论究到细处有没有作用,理想条件下的理论有没有意义,到底理论重要还是实际操作更重要。
以下是我的一点思考,重在讨论,不是为了争论。
一,理论和实际操作哪个更重要
我想,这个问题可能相比于调钓,是一个更广泛的“老生常谈”的问题吧。从改革开放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看出,实践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没有实践,就没法判断理论的重要性,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了,才能真正掌握技术,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那理论就不重要了吗?是不是我学会一门技术了,我就没有必要去深究原理?从一方面来讲,理论就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或者脱胎于实践的思考;另一方面,实践又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从而指导更多实践的正确道路。或者,也可以说,理论脱胎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是实践在逻辑上的一种延伸。
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有机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们若不知理论,不明白其原理,就算你把“钓无定律,灵活运用”这句话记得再熟,你又如何去灵活运用!
二,研究理想下的理论,到底有没有必要
比萨斜塔,这个名字可能在很多人印象里都有模糊或熟悉的记忆。小学课文里我们就学过一片课文,讲究的是在同一高度的情况下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落地的时间是一样的,不会因为重量而产生下落时间上的差异。在科学上,它验证了重力加速度的问题,但在日常生活中,重力加速度它有什么意义呢?它的意义不在于让我们只知道两个铁球速度变化没有任何差异,而在于更多利用或者克服重力加速度的技术来改变生活。
钓鱼理论的学习也一样。如果只知道怎样调五目钓三目而不知道为何要这样,那对于调钓的调整可能也不会拿捏的很准确。如果知道用红虫要调低目而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那对于不同比重鱼饵的调钓一般情况下也只能是瞎碰。
然而,毕竟影响钓鱼的因素很多,组合更是数不胜数,如果每一种因素,每一种组合都考虑进去,估计爱因斯坦的脑袋也没有这么大的容量吧?
所以,考虑主要条件下的理想状态,然后在实践中对比,掌握变化的方向,从而更便捷的找到应对方法,这才是理论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