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铁合金工业协会锰系专业委员会召开紧急视频会议,宣布全行业严格限、减产60%以上。这是继焦化行业后,又一个上游原料行业的全面停罢,限产、减产。
但上游的限产依旧未能改变下游需求的负反馈,成本难以传导至终端消费,中间产业链利润受到影响,整个行业出现了“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景象。
1、高油价下的新特点
2022年以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剧烈涨跌、快速上行。一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为97.9美元/桶,环比上涨23%,同比上涨60%。3月初,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突破139美元/桶,创2008年以来的新高。高油价下,国内化工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原料成本与产品价格涨幅错配,盈利空间压缩。在地缘政治局势影响下,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化工产业链成本传导不畅,盈利水平持续处于低位。例如,原油和石脑油均价大幅上涨(3月,布伦特原油均价112.5美元/桶,环比上涨19.5%;CFR日本石脑油月均价格1004.2美元/吨,环比上涨17.0%),化工产品市场价格跟随上涨,但涨幅远不及原油和石脑油。以乙烯链产品为例,3月,乙烯CFR东北亚平均价格1340.6美元/吨,环比上涨15.5%,LLDPE华东市场月均价格9095元/吨、环比上涨2.5%,PP华东市场月均价格8907元/吨、环比上涨5.5%。受此影响,石脑油裂解装置盈利空间持续压缩,乙烯和芳烃产业链在3月全面陷入亏损。
下游行业需求萎缩。在高原料成本和疫情暴发压力下,下游行业需求呈现反季节萎缩特征。从历史情况来看,3月是石化下游塑料制品、橡胶轮胎、纺织等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开工率快速提升的传统月份,但今年3月与往年区别较大。在成本高涨、效益急降、疫情频发、产品库存高多重压力下,下游企业反季节减产。分行业来看,除EVA光伏膜等少数行业效益较好、满负荷运行之外,建筑材料、管材、电线电缆等行业开工率仅为30%~40%,部分行业头部客户深受影响;汽车产业链受疫情冲击严重,山东淄博、蒙阴地区轮胎企业多处于停工状态;涤纶短纤生产企业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纺织品出口订单不见起色,坯布产成品库存持续累积,江浙织机开工负荷远不及往年水平。
石油化工企业主动减产,社会库存高企。由于原油等大宗能源化工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价格传导不畅,生产亏损加剧,主要生产企业主动减产保价。3月,国内石脑油裂解负荷比正常水平下降约10%,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壳牌、浙江石化、烟台万华等企业均有减产。另外,由于出货受阻,致使生产、贸易环节库存消化缓慢,维持历史高位,如“两桶油”合成树脂库存比去年同期高30%、贸易商社会库存比去年同期高80%。而终端制品加工行业避险情绪较重,普遍不愿囤积原料,原料库存处于近年同期最低水平。
2、十几家化企集体“改行”!
生意不好做,做什么才不会亏?
面对亏损,许多企业选择开始了转型的道路,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许多化工企业也陆续投身光伏、新能源项目。
▶万华化学: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年限为2022年至2023年。投资11.6亿元用于建设年产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1万吨。
▶东方雨虹:早在2011年即开始对屋面分布式光伏与TPO单层屋面系统的结合方式进行探索,目前东方雨虹已将濮阳东方雨虹、杭州东方雨虹、杭州德爱威这三个生产基地启动了屋顶光伏电站项目。
▶三棵树:三棵树防水潜心打造了“三棵树绿金刚光伏系统”,以三棵树TPO单层屋面系统为基础,通过增设TPO柔性光伏组件打造:重量极轻、施工简便、与TPO防水完成面高度集成化的BIPV光伏系统。
▶金浦钛业:拟建设20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20万吨/年磷酸铁锂等新能源电池材料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左右。
▶中核钛白:拟通过全资子公司甘肃东方钛业投建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预计总投资121亿元。
▶云天化:计划于云南省安宁市安宁工业园草铺化工园区内投资建设50万吨/年磷酸铁电池新材料前驱体及配套项目,项目总体预计投资72.86亿元。
整个2022上半年,许多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但有的企业却能够业绩翻番,像中国石油、中海油等企业上半年的净利润都实现了大幅增长。深挖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可知,盈利的企业多集中在光伏、新能源以及衍生产品的产业链,也就是“碳中和”万亿赛道中的多个细分领域!
3、下半年化工市场还有救吗?
分析人士认为,加息只是化工原料价格暴跌的“点火器”,更深层的原因是人们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正“不可逆转”。
目前无论是化工、塑料等半成品,还是家电、家具等大宗消费品,订单量都在大幅减退,这也是市场活力不佳的表现。
面对企业不佳的外贸状况,政府出手了。
近日,浙江宁波开通的全国首架稳订单包机回来了,12天的欧洲之行收获颇丰。
外贸人丁言东表示,今年整体行情不太好,而海外的工厂已经基本恢复,除了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的确有“抢单”的紧迫感。为此,他此次出去专门背了近60斤重的样品去见新老客户,“肯定是当场见面好,沟通深度和诚意都不同”。
但从整体趋势上看,分析人士建议仍需警惕市场下行风险,减产规模或将扩大!
不论是化工企业还是制造企业亟待解决的是深层次的供需矛盾,以及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和抱团取暖。
疫情、地缘政治、贸易摩擦,这些都只是产业优胜劣汰的催化剂,如果竞争力不强,将在这场风暴中被加速淘汰。
此种情况下,或许真的是剩者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