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环保设备网
二维码 |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国际要闻 > 新闻正文

多家化企净利润创新高,为何仍挡不住转型的脚步,转型是刚需还是跟风?

  日期:2022-02-23 10:19:56  浏览量:259   移动端
导读:日本六大化工企业(三菱化学控股、旭化成、东曹、住友化学、三井化学和信越化学)近期相继公布了前三财季财报数据。数据显示,得益

日本六大化工企业(三菱化学控股、旭化成、东曹、住友化学、三井化学和信越化学)近期相继公布了前三财季财报数据。数据显示,得益于石化产品价格上涨和半导体相关产品需求增长,在2021~2022财年前三财季(2021年4~12月),除三菱化学控股外,其他5家化企的净利润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不过,10~12月,原油价格急剧攀升,导致利润率明显下降,让日本化企坚定了其转型方略。




1、多家化企净利润创新高




2021~2022财年前三财季,除三菱化学控股外,主要日本化企的净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








以净利润排序,前三财季净利润最高的日本化企是信越化学,达到3531亿日元,同比增长66%。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利润率也高达33.4%和33.5%。该公司表示,全球氯碱市场和半导体市场火热,是该公司盈利剧增的关键。该公司前三财季氯碱业务销售额较上一财年上涨了72.2%,营业利润更是比上一财年提升了233.7%,达到了1487亿日元。




旭化成当期净利润达1406亿日元,同比增长76%,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包括石化产品在内的材料业务营业利润达917亿日元,为上财年同期的2.1倍。该公司盈利的最重要因素,在于产品丙烯腈与原料丙烯价差达到每吨1391美元,为去年同期的5倍。此外,锂离子电池的隔板市场行情也表现良好。




其他企业方面,住友化学前三财季净利润达到1336亿日元,是上一财年的6.6倍;三井化学前三财季净利润为1000亿日元,是上一财年的3倍;东曹净利润为774亿日元,为上一财年的2.2倍。以上企业的前三财季净利润均为企业历史上的前三财季净利润最高值。而对于日本最大化工企业三菱化学控股,该公司净利润为1221亿日元,虽并非历史最高值,但仍标志着该公司经营状况出现大幅改善。




2、石化产品价格高企是关键




根据6家企业的财报数据,推动企业业绩增长主要业务单元均是基础石化产品,而石化产品并不是这些日本化企的业务重点。造成利润高增长的关键,均缘于全球石化产品价格在2021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暴涨。




除信越化学和旭化成依靠氯碱和丙烯腈赚取大量利润以外,三菱化学控股也表示,该公司所有石化产品的销售均较上年同期有大幅增长,两个财年的经营对比明显。住友化学和三井化学方面,其主要盈利来源也是石化产品。其中,住友化学的石化产品业务在2020~2021财年第三财季亏损279亿日元,而在2021~2022财年的第三财季,该业务盈利520亿日元。另外,住友化学和三井化学的高端材料业绩也表现良好。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两家公司前三财季的净利润创下新高。




在此基础上,日本6大化企预计,截至到3月底的全财年净利润,将比上财年大幅改善。根据财报,6家化企净利润总额将比上一财年增长2.3倍。








3、化工企业为何转型非传统石化业务




不过,尽管传统石化业务是财务报告中的亮点,但日本化企仍表示,将坚定转型步伐,继续拓展高新材料、半导体等非传统石化业务。近期,信越化学、住友化学和三菱化学控股均宣布扩展半导体材料业务,信越化学也正在扩展电动汽车材料业务。而另一边,三菱化学控股则在本财年内宣布退出石化业务。




日本化企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继续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目前高企的原材料价格将掣肘石化业务。第三财季,石脑油价格比第一财季期间上涨了27%以上。而受近期乌克兰局势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而另一方面,在第三财季,全球经济增速显著放缓,使得6家日本化企中有3家的利润率比7月至9月有所下滑。三菱化学控股的销售核心营业利润率为6.2%,比7月至9月的7.1%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住友化学和三井化学也是同样。旭化成通用产品较多的基础材料营业利润率为11.6%,也下降了2.2个百分点。




截至到2023年3月底的新财年,日本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石化产品的价格将比财年高峰期有所下降。这样,在后一财年,6家化企的市场预期平均值将比本财年下降6%。未来,日本化企逐渐退出传统石化业务,并继续向高新材料方向转型。




4、化工行业减排压力大




中国化工行业碳排总体呈现总量有限但强度较高的特点。2019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近100亿吨,其中化工部门的碳排占比约4%,相较电力与热力、金属冶炼等部门,化工行业的单位收入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工业行业的平均水平,排放强度突出,仍面临较大的减排控碳压力。




化工行业对部分地区经济贡献大,推进减碳工作时需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受客观资源禀赋条件的影响,化工行业对于某些资源密集省份的经济贡献程度高。在实际推进双碳工作时,需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双重考量,若一刀切式地限制高耗能项目,则有可能造成对地区发展的负面影响。




近期政策频繁出台以指引化工行业双碳工作,并及时纠正“一刀切”“运动式”的减碳行为。2021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是双碳“1+N”政策体系中的顶层设计,其将石化化工等部分行业列为首批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2021年10月和11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又陆续出台政策,定义包括化工在内的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目标。此外,面对部分地区为追求能耗“双控”而用力过猛的行为,政策也及时出台加以纠正与调整。




5、化工行业谋变低碳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挑战方面,合成氨、炼油、甲醇等基础化工产品的减碳空间最大。从产品本身而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较大的化工产品主要有合成氨、炼油、甲醇、电石、煤制油与乙烯等基础化工产品,其中尤其是合成氨、炼油与甲醇的碳排量已占整个石化行业的三至四成。这些基础化工产品作为重要的下游产品原料,寻找绿色替代方案迫在眉睫。




化工行业面临来自下游应用行业对原料控碳减碳的压力。BCG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开展的研究发现,对于电子、建筑、汽车、食品和消费等面向终端客户的行业来说上游的排放占据其总碳排约80%。很多终端行业的企业也纷纷设立了减排的目标,倒逼作为原料输入的化工行业减碳控碳。




双碳背景下,先进应用场景催生对绿色化工材料与低碳技术的发展需求。例如,低碳出行的趋势推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汽车,催生对新一代电池技术以及相关原料辅材的探索与研究,碳酸锂、石墨负极、聚烯烃类隔膜等材料需求升温。又以绿色循环包装为例,带动了行业对于天然材料、生物基材料替代传统石油基材料的尝试与实践。




行业格局面临优化,高耗能项目新增产能受限,而拥有领先碳排控制能力的化工企业优势将愈发明显。一方面,新建高耗能的项目审批将趋于严格,传统项目新建空间将被大幅压缩。另一方面,拥有领先碳排控制水平的龙头企业则利用先进工艺与技术,持续优化能耗,并通过减量置换的方式扩充优质产能,龙头集中度和影响力将持续加强。




6、碳中和转型之路




从国内外领先实践出发,BCG总结了化工企业碳中和升级转型的三大要素,即战略愿景、减排抓手与支撑体系,并就几大关键减排抓手进行深入探讨。




提升运营水平。通过管理优化、设备升级、技改与流程优化以及能源梯级利用等方式提升企业现有业务的运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优化能源结构。以可再生能源电力替代传统煤电是减碳降碳的另一关键。目前中国企业采购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途径主要有绿证、直接投资、投资建设分布式能源项目、直购电以及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五种,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绿电消费路径。




原材料替代。对于化工企业而言,用生态友好的绿色原材料(如生物基材料、可回收材料)替代化石原料的挑战与机会并存。




新兴技术开发应用。不少化工企业也积极投入对先进减碳控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包括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电解水制氢等,但总体而言目前技术尚不成熟、利用规模仍小。




优化产品结构。化工企业也应分析双碳政策下产品结构优化的发展策略,探索并评估布局绿色新产品的可行性。结合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与企业的战略匹配度,识别高潜力的新产品机会,将绿色低碳纳入重要考量。




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实际落实过程中面临保障原料供应、构筑成本竞争力、调整运营模式、长期坚持以及建立生态合作体系的关键要求。








此外,企业还可以考虑通过碳交易、碳汇的方式实现碳控目标。




展望未来,伴随全球产业发展低碳化的趋势,化工企业碳中和转型既是其所面临的时代挑战,也是调整自身业务以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企业应化挑战为机遇,及早布局尤为关键。一方面,通过能效提升、流程优化、采用清洁能源等方式促进现有业务节能减碳。另一方面,关注并探索先进减碳技术与模式的发展及商业化落地,有条件地开展小规模的试点与部署,为低碳升级转型做好准备。

本文链接:http://www.fyepb.cn/news/xingyeyaowen/212438.html 免责声明:此条信息由编辑或作者发布在环保设备网站,内容中涉及的所有法律责任由此商家承担,请自行识别内容真实性!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今日新闻